田園記趣系列 (3) 王飛龍 Dragon
鳥兒的蛋與巢
在果樹修枝的時候,常常在枝枒之間會發現一些鳥巢,有幾次還發現巢裡還有蛋,鳥巢不大應該小型鳥的,可能是屬於台灣的賞鳥人士稱為「城市三寶」的白頭翁、綠繡眼和麻雀。想好好觀測紀錄一下,無奈一疏忽下又鳥去巢空了;總算有一次連假時,發現了一個有蛋的巢,才能完整記錄到了小鳥的成長過程。
4. 白頭翁築巢紀錄
有一天(4月30日),要洗澡去開熱水器時,竟然發現在熱水器瓦斯開關的管子上有小鳥在上面築巢,巢裡面有四顆蛋,蛋殼呈紅棕色的彩繪般的迷彩,不仔細看還分辨不出來。為了不打擾它們,只好忍著洗冷水澡,記錄了它們的成長過程。
經過了一個星期(5月7日),再去看時,蛋已經孵出來3隻了,紅通通的一團,大致上可以分辨四肢,還沒開眼只有在眼睛的相對位置黑黑的。還剩1顆蛋未孵化。
又隔了兩天(5月9日),再去觀察,發現到 3隻很明顯的變大了。 但是剩下的1顆蛋還是沒孵出來。在附近看到父母鳥在守護,一隻成鳥口中還啣著小蟲準備要來餵食,我靠近時竟然直接飛下來攻擊我,很可惜沒法拍到母鳥在餵食的情景。但是從蛋的外觀與母鳥的守護情況,可以確定這是一窩白頭翁。
又過了一天(5月10日) 3隻雛鳥變的更大隻了,才3天而已體積約為孵出時的兩倍大,真佩服母鳥的辛勞。 但是卻發現剩1顆沒孵出來的蛋不見了。
又過了3天(5月13日) 3隻雛鳥變的更大隻了,已經占滿了整個巢,顯得很擁擠。
隔天(5月14日)去觀察時,發現巢裡只剩兩隻雛鳥,有一隻雛鳥掉落在巢下,我好心把它拾回巢裡。然而沒多久再去觀察時,巢裡依舊只剩兩隻雛鳥;另外的一隻,我找遍了巢裡巢外還是沒看到他的蹤影。後來才警覺到,那顆蛋與雛鳥都被我用手接觸過,可能因此被母鳥所遺棄。
白頭翁(學名:Pycnonotus
sinensis),本來是侯鳥,但是台灣的亞種卻成為為留鳥,平均壽命約10到15年。性活潑不甚畏人,常成群出現在平原區灌木叢,以及校園、公園、庭院、行道中的各種高高的電線與樹上,春末夏初開始營巢繁殖,白頭翁在進入繁殖期後會聚集在樹林上喧叫,常常引起人們的注意。
從這次的觀察裡發現到,小鳥繁殖下一代的效率很高,從雛鳥孵出到雛鳥離巢約10天左右,這是白頭翁的 觀察結果得到的推論。其它種的小鳥也差不多吧。難怪不容易觀察到雛鳥的生活狀態。
5. 綠繡眼
綠繡眼是一種小型雀形目綉眼鳥科鳥類,體長約 11cm,鳥身大致為黃綠色,眼的周圍有一道白色眼圈甚為明顯,它的叫聲非常的好聽而且聲音洪亮悅耳,為許多養鳥的朋友所喜愛,台語因它的聲音稱之為青啼仔,而日本以它的特徵稱為目白。另外,在日本有一種鳥叫目黑,外型和顏色與綠繡眼相似,只是眼圈是黑色的。
我對於這兩種鳥情有獨鍾,其來有自。目白與目黑在日本東京都亦是地名,代表了文教區與高級住宅區。我當時唸的學校位在目黑,為了求偶,常奔走於目黑與目白之間,愛屋及烏的心態下,因此留下了很深的感情。
6. 麻雀
麻雀是大家最熟悉的鳥類之一,活動於人類活動較多的環境,棲息所和覓食地常就在城鎮村落中,清晨時在樹上嘰嘰喳喳擾人清夢,傍晚時常成群棲息在電線上,典型的親人種。麻雀是雜食性鳥類,根據一年不同時間會取食不同的食物,春夏季節昆蟲活動頻繁,麻雀的主要食物是各種昆蟲,而秋冬季節,以各種植物的種子、果實,尤以各種作物為主;近年來在城市中生活的麻雀,早已充分適應城市生活,學會了尋找人類丟棄的殘羹冷炙作為食物的來源。
本來麻雀和人類是和平共處,然而歷史上卻遭受一場無妄之災,差點滅絕。那是在文革時期,麻雀被認為會偷吃農作物導致糧食歉收,於是展開了滅雀活動,總共殺了幾億隻麻雀。結果因為害蟲的天敵麻雀減少了,導致農作物收蟲害更歉收。麻雀的害鳥的名稱才受到平反。
7. 粉紅鸚嘴
有一次在園裡發現了一個鳥巢,巢和蛋都很迷你,在旁邊照顧的小鳥也很迷你,最初以為是麻雀的窩,並不以為意。等母鳥不在巢時偷偷地瞄了一下,嚇了一跳,怎麼蛋是藍色的,與所知的麻雀的蛋不相同。後來才查明這種鳥叫做粉紅鸚嘴,在台灣的亞種。粉紅鸚嘴台灣亞種(學名:Sinosuthora webbiana bulomacha),台語稱圓頭仔(înn-thâu-á),是台灣的特有亞種。分布於台灣本島。個子小小的被我誤會是麻雀。
8.夜鷹
在每年1月底到8月,天黑後常聽到音似"逐伊逐伊或追伊追伊"的宏亮鳴聲,長達4-5小時,太吵擾人清夢,上網查了一下,知道它是台灣夜鷹的雄鳥在求偶的鳴叫聲。一直想看看夜鷹的廬山真面目到底使張的如何,都未能如願。直到有一天在園子裡撿到一隻受傷的鳥兒,具有鷹類的特徵,嘴彎曲銳利、具有鉤爪、極大而且特殊的瞳孔羽毛具有斑紋 ,猜想它是一隻鷹類,直到送至鳥類保護中心後才確認它是夜鷹。
夜鷹不築巢直接下在沙地上,由雙親一起照顧;有幼鳥成功離開親鳥的領域範圍才視為繁殖成功。怪不得從來沒看過夜鷹的巢。
(未完待續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